La.Immigracion.

Vio姨妈跟我说到她挤牙膏似的写游记的事儿,我才总算想明白为什么来了之后满头满脸都是新鲜的事物迎面而来,写日志时却便秘一般半个字都憋不出来。

记得从小讨厌写命题作文,所以每当学校组织春游秋游的时候总在开心中夹着一丝沮丧,第二天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一篇“记一次愉快的春游”,于是游玩回家全然没了回味的兴趣,想到又得提笔憋出一大堆看见了什么之类的废话,一整天的愉快就荡然无存。

于是到了马德里之后无数次打开word决定写点什么的时候总觉得无从下笔。其实能写的很多,房东啊社区啊这两天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目光所及的一切,都可以化为文字整合成一篇洋洋洒洒数万字有余的说明文,将近日见闻事无巨细地记录剖析之后po上博客,诸位胆大心细的看官就细细阅读吧。然而写了千余字下来自己也觉得索然无味,半月之后再看这流水帐便会觉得一点意义也没有,不如写点自己心里的想法来得踏实。

Vio姨妈说的是对的,谈恋爱会让姑娘们惰于思考。和小青在一起之后每天心里所想的就是到处吃喝玩乐,该学习的时候上网读个新闻就觉得自己乐呵得要成语言学家了;到了夜半眼皮打架冲把凉合上电脑收工,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穿梭于学校和阳光水城之间不带停歇,直至小半年下来发觉自己半篇高质量的文章都吐不出来了,才顿然感到关于自己那最后一点点无比珍惜的乐趣,也已经被别的东西替代了。

如今在渴求等待爱情的诸位大可以鞭笞我这种饱汉不知饿汉饥的想法,但是人就是这样,学会了走路就想吃饱饭,吃饱了饭便想穿上衣服人模鬼样地出去混了。有的时候似乎在追索爱情的时候会产生各类类衍生物般的思考,其实归究其中,还是想摆脱孤独而已。孤独的人的大脑是一刻也停歇不下来的。然而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任何其他思维的空间了么?难道女人只能写出言情小说和青春文学么?

看到网上葡萄姑娘如今的生活我是无比羡慕嫉妒恨。她除了拥有我梦寐以求的职业,更重要的是她能够真正处在一个适合发挥自己才干能力的环境当中。若干年后当她满意地看着自己撒播下的种子已经遍地开花的时候,当年和她一起在考试前晚的自习课上聊八卦到十点的我是否还是如同现在一般原地踏步呢。

今天去厨房取水喝的时候(马德里的自来水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甘甜可口,不知国内哪年才也能提供如此惬意的服务)被房东老太拖着聊有关诺奖获得者的事情。我没想到一个70岁的独居西班牙老太也会如此关注这些完全不关她屁事的问题。其实羞愧地说实话我在此次刘因为诺奖评选而开始变得万众瞩目之前我从未听说过他名字。也就是当年看了柴玲姐的纪录片,就自以为可以得瑟到对学运事件摸得一清二楚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世界也从未因为我们的闭耳塞听而停止运转过。如果哪一天你脚步停止下来,别人就走在你的前面。而随着你落下的越来越后,或许连个西班牙老太,你都难以追上。

房东老太太6年前同丈夫离异。于是从那时开始她将房子的两个房间作为时刻准备迎接学生的aluni租用房,每年都会有大量涌入马德里的学子在网上打探询问关于这两个小房间的消息。于是老太太也无需一天到晚都寂寞地自己独自吃饭睡觉,只要是有人经过厨房时同她打一声招呼,都是好的。我不明白的是既然她离婚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那么老头子彼时也应该是差不多年岁了的。而经过那么多时间的洗礼,又还能有什么别的原因能拆散这对已经走过几十年风雨的老夫妻。或许中国式传统的婚姻也有其一定优越性,我还记得自己在重庆迎接爷爷奶奶时看到他们手拉着手过马路时的感动,记得在川外长椅上对路过头发花白的老夫老妻的感叹,或许爱情的永恒与生命的有限并非总能找到合适的交叉点,连信仰和誓言都能挣脱,那么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来说,单纯的有人能够陪伴一下,已经算是生活给她带来的最大惊喜了吧。

于是老太太每天早上8点准时起床,这在向来时间表都比我们要后推四个钟头左右的西班牙人中算是绝无仅有的了;之后她给自己弄早饭,打扫房间,在我和另一个租房的法国姑娘起来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跟我们打招呼,教我如何做西班牙式煎蛋;然后她会穿戴整齐,走到附近的一个小湖边上散步。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上午12点多钟,她会同我们聊天说一些见闻和想法,然后下午或是去上她的英语课(老太太一直在学英语)或是在家里继续打扫卫生和上网,然后晚上如果有约,就和她的其他老年朋友们去看一场电影或是去酒吧喝酒。我对她悠闲的生活始终感到十分羡慕,然而想到她老年独居,又不禁为她感到惋惜。无论对于一个70岁的老人来说如此的生活再怎样丰富,没有老伴在一起安度晚年,终究还是算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吧。

尽管我还不认得这里的路,几天以来马德里给我总体的印象依旧是深刻而独特的。或许是因为住在乡村家这一块,总觉得这里的人那么清闲生活那么安静,每个人都不紧不慢地忙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非常快乐。上午的时候穿过住的一片绿地和树林的一侧散步到稍繁华一些的居民区,街上大部分店铺在周日都不开门,父母带着长得如同小天使般拥有巨大眼睛和卷翘睫毛的孩子在路上走路唱歌,满面都是清冽的阳光和松树林的清香,好不惬意。因为小区环境很好,居民区的树木也那么多,每棵树上都如同住着一大家子小鸟,他们零散掠过头顶的时候除了对鸟屎的小小担心之外,总还是让心情变得很好。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拉美人。很多人一看就有玛雅人和印加人的血统,刚正不阿的脸上长着两枚小小圆圆却十分闪亮的黑眼睛。他们许多都是多年前的移民,如今已经驻扎在这个城市里面;推着婴儿车,提着超市的塑料袋,或者穿戴朴素到类似中国的民工,眼神往往空茫而躲躲闪闪。有的在地铁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扒开人群冲往唯一的座位。西班牙人往往都很讨厌他们,我想我们这些同样是外来的居民或许更能理解他们这种努力想融入却无法抹去自己身上世代传承下来的印记的感觉。房东跟我聊到这些人的时候表示了她对这些群体的试图理解及无奈,每个人都有选择更好的生活的权利,但是这些外来移民的涌入被很多西班牙人乃至欧洲人视为他们经济低迷的一大动因,因而在同情之中,更多的还是厌恶。

有的人说中国人是坚忍不拔的。因为在任何环境下他们都像蒲公英种子一样,被风吹到这里,便安居下来,生根发芽,若干年过去已经成长为一个茁壮的族群。在这个中国人的小社团中大家尽量互相帮助,因为都是同样的血脉。其实不然,我想,只是因为中国实在人数众多而已。西班牙最多的移民依旧是拉美人,就似美国最多的移民依旧是墨西哥人一般。那些最初白手起家、顽强地在异域生存下来的人,才是最值得尊敬的。

我记得自己离culture shock最近的时候,就是刚到的那一个晚上。当天房东带我去逛社区里她认为是最便宜的一家超市,结果我站在琳琅满目的商品货架面前,一时发觉自己几乎什么都不认识,于是除了纸巾和沐浴露这些有明显特征外包装的商品之外竟然完全无从选择。拎着自己仅有的几样认识的商品回家坐在床上,忽然觉得自己同这个城市乃至这个国家这个大洲彻底地格格不入。

然而第二天开始一切都开始走上正轨了。法国姑娘allyson发现我们俩交流最简便的方法还是说英文,而房东给我留了一张上面每个单词我都能看明白的字条。又和yjj姐姐去ikea买了些东西(包括因为置身于一家塞满了我们心仪品牌的mall而附带购买的更多东西),才发觉其实来到了马德里,其实就似坐了70分钟的高铁去上海一样,一切都比我想的要简单。

至此我想我或许也似一片蒲公英的种子,短暂飘落在这里,努力适应生存,尽管还不知再过五年十年又要去何处。就像葡萄说的,其实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只要不死掉,就努力往前。

评论

  1. 那...在超市被加泰罗尼亚语商标淹没的我情何以堪...

    回复删除
  2. 其实已经很幸福了,至少当地语音就是学习的语言,不像荷兰,大家都说英语,我却始终对于荷兰语云里雾里。

    回复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