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 我与重庆(一)

和姑娘们约好去南山,在公车上跨越重庆三区终于到达目的地,我却已经被痛经和晕车折磨得死去活来,下了车连路也走不稳;只好悻悻地又打车回来。于是约好三年后的重游南山也就这么泡了汤。也不知今年的樱花,有没有因为气候的异常而开得没有当年美艳呢。

还有三两月就要从重庆这个城市彻底滚蛋了。其实想想她的好,也觉得这大学上得颇有意思,来到一个18岁之前从未有过任何关注的城市,晃眼间就四年过去了,重庆也就变得一个好似陌生却又似家乡的地方。那么就说说重庆吧,四年下来对这里的了解和感受自然同刚来时不同。那天恰好翻出大一时来到重庆的第一天,在貌似是南滨路的地方拍下第一张重庆的夜景。大江对面的霓虹灯当时虽陌生,却对于我这样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来说犹如凤凰浓妆淡抹的小城般新奇诱人。在之后的四年里我无数次置身于当时江对面的商圈中间,仰望着四面的摩天大楼和闪烁着的广告牌,却再也找不回当初的感觉。
那么就说说重庆吧,就像去年即将离开古巴时忍不住写了一篇又一篇日志来记录下在最后的那些日子里,我用眼睛能看到的每一片风景,防止若以后哪一天忘记了却没有东西来帮助回忆。但至少重庆是随时可以回来的,古巴却是真的难以再回去;如果哪一天连文字和照片都无法帮我拾起那段记忆,恐怕就要真的永久将它遗失了。

重庆别名山城。也有人叫他雾都。如此的两个称谓都是十分有道理的,尽管有时候这样的称呼并不完全是褒义。重庆的山之多,确实在大城市中极其罕见。试想去云南贵州旅游,望见颠簸的乡间小路两边,满眼尽是碧绿绿的山头头,若爬上较高的山尖还能看见远近方圆几十里尽是如此地貌,是何等惬意的事!那么再试想这绵延不绝大大小小的碧绿绿的山上长满了参差不齐的小房子,在山势稍较平坦的地区竟然都长出五六十米高的大楼来。四百平方公里的山地若是平展开来能有多大,能建多少房子,实在是一个很惊人的数目。而重庆人的确做到了,由东至西从南到北,目光所及之处简直遍地是高高矮矮的楼房,有那些画满“拆”的小破屋也有在阳光下反射出一长条金光的高层公寓,有结构紧凑彼此挤在一起的购物中心也有仿佛北京长安街上商务中心般的写字楼。那么多那么多,全部密密麻麻地生长在这一片凹凸起伏的山地中啊。
而这么多房子,其中很大一部分入住率都挺高。或许房价较低也对此有一定影响,但是更多的是重庆城区扩张速度之快,在六十年之内主城区面积翻了整整十倍,城里涌进了大量的郊县居民,于是房子也就如同蘑菇一样,愈长愈多了。

说重庆是雾都,那真是一丁点也不夸张。雾气浓的时候能见度低至五米以下,走个路都能撞到人。于是有时清晨下起大雾来,整个上午全市的高速都要关闭的。车子不能走高速了,只好通通挤进城区干道去;于是时常能听见大雾里隐约传来好多好多车子集体鸣喇叭的声音,就知道又堵车了。因是山城的缘故,重庆的道路一般来说都比较窄。只有到了江北之类较为平坦的城区,才好出现六车道的大路;沙坪坝这块儿最宽也就是四车道,一不小心哪里摩托车跟小车相擦了,堵车的队伍能排到五公里外去。又因重庆是山城吧,就不似南京那样,你看这里堵了赶紧找个岔道换条路,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重庆的大路就那么几条,你若从烈士墓(我的学校所在)到沙坪坝广场去那么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杨公桥立交或是磁器口。立交桥那里总是堵的,好几条细细的小路在一个小小的路口交汇,简直就是浑然天成的堵车圣地。于是要本来坐公车去沙坪坝的,正走在路上呢一看情况不对,往杨公桥立交的方向已经隐约排成长龙了,赶紧转身往磁器口方向拦出租去。
而关于雾天,其实是代表空气质量差的。重庆很少出蓝天,或许也是这个原因。有人说重庆因地处盆地,终年有一团雾气陷在这里久不散去,也就是这个道理。但这也解释不了那雾中有股诡异的闷燥的气味,就好象有人在不远处用干木头燃起了一堆篝火,搞得你闻见一股味儿不说,还觉得空气中氧气给烧去了不少。也或许是雾气浓重的原因,大雨总是在这里形不成气候。空气中水分几乎都要饱和了,却老也不见雨滴落下来;推开门走出去,却总觉得有一层水蒙蒙地敷在脸上跟做面膜似的,出去走一个来回,本来干干的头发也在这不下雨的空气里撞上了一大堆水分子,而变得湿漉漉的。
在你需要一个艳阳天的时候遇到这种天气是很郁闷的,整个人就好象发了霉一样,在家里蹲着也不是,出去溜达也不是。若你觉得这景致别出心裁想照下来,在出大雾的白天里都得用400以上的感光度。或许是总是有大雾的缘故,雾气每每凝结了灰尘什么的,就都沾到建筑物上,路边植物的叶子上,于是不管你怎么拍,整个城市永远都是灰蒙蒙的。当然偶尔也会有好天气。三月中旬的时候晴天持续了将近一周时间,于是你都发现大街上人都比平时多了一倍(尽管平时人已经很多),然后每个女孩子都把藏了一个冬天的花衣服拿出来穿上,城市里才添了几分颜色。

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