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 我与重庆(二)

李商隐的诗我一直都喜欢的,而那句“巴山夜雨涨秋池”结合上重庆的特点,更是听来有味道。史料记载他写这诗的时候,正借宿在渝中区的一座寺庙内。我还意图去寻找那座寺庙,但是只找到寺庙边的素斋馆。
重庆的夜雨却总是安安静静的。我本是喜欢听着雨声入睡的人,在重庆却只有盛夏里才能享受这种氛围。其他三季的雨都较为隐晦,有时你都怀疑事实上有没有下雨,还是只是楼下阿姨早上把洗衣服水泼在地上了。学校里倒是真有个池塘,大二的时候常喜欢去池塘中间的小亭子里读课文,后来发现那亭子的好的人愈发多了,池塘也便不再是我心目中闲逸安静的好去处。池塘里长了一大片睡莲,夏初时节里已经开了不少,各色的都有。我还记得在亭子里朗读最喜欢的是遇见白色的水鸟拜访,有时是一只有时要来一对,在各朵莲花之间驻足留恋,我在心里暗暗叫它仙鹤,却也知道真正的仙鹤不是长成这样的。有时那池里的水面似乎的确会在那似雨似雾的一夜过去之后微涨一些。有一次盛夏里一夜暴雨之后我再去晨读,水面涨起了许多,大片的睡莲叶子都被淹没了。莲花在雨水冲刷后看起来更干净鲜嫩了,亭亭玉立的的确好看。然而大四再去那个池塘的时候,发现已经看不见水面了,只剩下满池塘的浮萍轰轰烈烈地覆盖住了所有的其他东西。心里好不失望。
学校坐落在小重庆城的西北一隅,依着歌乐山,靠近渣滓洞。从大一刚入校我就叨念着要去渣滓洞看,结果头一回也是唯一的那一回,已经是在大四的时候。渣滓洞不同于南京的那些烈士纪念馆,没有大理石,没有纪念堂,也没有高大耸立的堆满花圈的纪念碑。只有一排排寒酸的木质小房子。我在房子一楼的走廊里听见其他参观者在二楼嘎吱嘎吱地来回走动,都感觉天花板上有尘粒掉在头发里衣服里,整个房子都摇摇欲坠的,竟然也坚持了那么多年。

又再次因为是山城的缘故,重庆的整个城市交通结构颇为复杂。有人也叫它桥城,但是自与苏州那桥是不同概念。长江和嘉陵江两条大江穿城而过,把主城分割成北南东三大块。之所以叫桥城,是因为在这两江之上,大大小小横横竖竖加起来有18坐跨江大桥。这18座桥作为连接区与区之间的交通要道,堵车也是很经常的。然而若站在嘉陵江上某座桥中间望向远处的一座,再雾蒙蒙的远处又一座,还是有很特别的感受。
当然除了跨江大桥,重庆的立交桥也是很值得一提的道路建筑。因为地形复杂,所以这里的每条路都蜿蜒幽长扭来扭去,就没有人能说出重庆有哪条路是笔直的南北走向或是东西走向的。于是我在这里待了四年也没分出个东西南北。这些弯弯绕的道路太多,于是就有了连接各条路的立交桥。要说到南京的立交桥,恐怕最复杂最让人眼花缭乱的便是赛虹桥立交。殊不知重庆这里的立交,座座都是那副模样,一个不小心拐错了弯就别想再轻易地回到原来的路线上去。而且这里的立交常常是层层叠叠,一个立交连着另一个,从机场高速下来你好像觉得走下了前一个匝道,结果又上了后一个。也不知重庆的这些司机是怎么一条条路都摸清的。
打车回去的时候因为晕车,便闭上眼睛不去看外面风景。据说这样可以骗过自己的身体,好让眩晕的感觉消褪下去些许。眼睛闭着的时候也有光进来,总觉得窗外光影零碎,好像穿梭在巨大的未来城市之间,睁开眼司机正开车穿过高楼与立交桥的丛林,如此感觉也真是奇特。重庆的司机水平是绝对高的。不说那些陡得要命的上坡与下坡,仅仅是在这些不知道下一个拐弯是往左还是往右的公路上开车,很少有人能够开到100码以上。然而我睁开眼时司机就好似玩极品飞车一般高速在连续的小弯上疯狂超车,我不得不暗地里佩服司机师傅实在是功力不浅。尽管车技高超重庆出租车却相当便宜,所以才频频出现拒载的现象。司机拒载的理由很多,比如路途太短,或是拉不到回客,再就是要加气。重庆出租车排队加气规模之恢宏实在是难以用言语描述,好在有图片为证,就在我刚才所说的那些纠结复杂的立交上的紧急停车道上排了整整齐齐一长溜黄色小轿车,从立交的这条引桥到那条引桥,一直排进加气站里。我猜想如果重庆总共有10万辆出租车,同一时间段里是不是恐怕有一半都排在这些等候加气的队伍里呢。

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