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existo mas
久不曾有感而发地写日记,于是每每决定下笔却都无从写起。来到西班牙摸爬滚打了两个月,却连附近究竟有几家便利店都没摸清。西班牙的节日的确无与伦比地多,也可见这个国家的人是多么能给自己钻空子享乐;放起小假来大街上的店铺和超市通通关门,偶尔在周六忘记了买菜屯在冰箱里,周日也就只好用香肠鸡蛋和剩下的洋葱来凑合三餐了。
然而日子虽简单,人总是还像折腾着不愿吃饭只想跑到门外面玩耍的三岁小孩儿一样,安分不下来。于是趁着过去的几个节日和周末在马德里周边游山玩水,也跑了一趟巴塞。其中自然可圈点的小故事众多,再者我还记得大一时那个旅游文化课老师说,旅行的亮点不在于计划内的景色,而是在途中不期而遇的小小收获。于是我们满载着收获回家了,从各个小地方都带了些纪念品,买回一盒印有马德里局部风景的饼干三下五除二吃得干净,铁盒子就用来装那些小玩意儿了。偶尔目光扫向茶几上的小盒子心里十分愉快,就像小孩子慢慢攒一整套小浣熊干脆面卡片一样,数着去过哪儿、还剩下哪儿,也是非常心满意足的。
因为学的是新闻的缘故,有时候感觉自己确实比之前对时政消息敏感许多;然而又是因为在国外读书,却仿佛又离着有关国内的事件疏远了。上课时最常讨论西方政体及选举制度,发觉其实来自这些民主国家的同学们对自己祖国的政事同样不甚了解,连大选的程序都不清楚,于是心里也少自卑些;然而满口的专有名词堵在牙缝里,就是没法协调起大脑转化成西语迅速地组合成一句同课堂内容有关的发言来,平日最常说的就是“你好”和“请问”,也难免上课时候要哑口无言。
于是也只好时时提醒自己读的是个硕士,切不可再以单纯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一切。硕士课程上的同学也比一般见到的西班牙人彬彬有礼一些,其中不乏三四十岁又重返课堂的大叔大妈,也有许多从事了数年的记者职业又决定回来深造,如我们这般零基础的糊涂蛋还真是少之又少。然而自从上次在最苛刻的老师课上读了自己的作文之后,同学们似乎又对中国人刮目相看了,虽其中不乏家里多金被送来混日子逛欧洲的,却也有不少语言过关又颇有见解的中国人。为此我的确小有自豪,感觉给同乡们长脸了;然而回头一想自己似乎也忍不住要跟那些花白钱的划清界限,又责怪自己不免落了在外留学生中常见的矛盾心态:又因是中国人而骄傲,又觉得被旁边的低层次中国人丢了面子。这样纠结多了,怕也误了学习正事;不得不说在外漂泊的人确实得多花些脑子,为了见识多些也得耗费大量精力在重塑一种全新的身份认同价值观上。
但是我想,或许再待久一点也就不在意了。某次和班上同学(我们戏称他金刚狼,因为长相与穿着都如同住在北欧小木屋里砍树的一样)讨论生活方式一事,对方表明自己选择了一种少介意物质条件、却抓住一切机会周游全世界见识风土人情机会的生活,却同样也可以理解那些卖命工作赚取高薪在办公室里将自己养成白白胖胖圆球球的人。不同选择嘛。但是这样说其实也毕竟因为欧洲社会的贫富差距就是小些,老师有次给我们看过一份有关上网收入比例的调查,其中收入的若干区间中最低也有900欧月薪,最高区间则是2400欧元以上。自然不排除有日进斗金的大富豪,但是说到底也不至总是出现“朱门酒肉臭,路由冻死骨”的惨痛局面。后来了解到金刚狼下午晚上上课,白天时候的工作竟然真的是木匠和油漆工,还曾在马德里周边的小城做过几年厨师的时候也不禁哑然失笑,才觉自己对世界和生活了解之肤浅。
再说课堂。由于有些课程与写作文法密切相关,当时网上选课的时候总觉得这门硕士课程的设置怎么看怎么都是我的菜。然而来到这里在知道原来周围的同学们早已从小学开始遭受多年西方文学体系的熏陶,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到巴洛克风格到极简主义,样样都分得清清楚楚;而我们从小学的那套文字功夫在这里完全派不上用场,我一向自认笔功还不算很赖,到头来在这里却毫无用武之地,脑子里塞满了中国文学里学来的那套修辞文风,对这些老毛子来说却无甚差别。让他们翻译红楼梦和鲁迅,或是诗经和史记,要不或是王小波和周国平,再好的翻译家也都只能翻成大同小异的西语大白话。于是只得从头学起。西班牙学生只消一个钟头即可写出的短文,我们或许须得研究上一两个月才好下笔,还不能保证又弄串了两个“主义”什么的,到时候读出来又得闹笑话。不得不说不同的语言体系架构之上的文学实在是难以互相理解,即便通过翻译能够了解到小说的大概内容,文字的韵味等等,几乎是难以相通的。
唉,还怪国家浪费了好几百年的时间误了富强的功夫,否则或许如今诺贝尔文学奖也能建立在中文基础上评判,受憋屈的也就是英语和西语这些小众语言了。
早知如今何必当初。从小到大往书架子上塞满了各门各类外国文学书籍,到头来出了国门,才知自己多年的积累不过是这些人土生土长扎实基础功中的一点皮毛而已;却又少读了中国文学,落到这尴尬境地,实在不伦不类。
人只有在阅读了之后才会有欲望写作。日志空白了一个半月,才发觉自己这一个半月来根本就疏于积累,出门上课,下课回家,忘写行事历,连音乐也没有听了。就好象退步到一个只能思想,却无法认知的机械状态。老师自也是不管你如何的,留下期末作业若干,中间的好些个日子你若选择虚度,人家一点意见都没有。如今想来过去一个半月就好似行尸走肉,似乎没有什么对不起自己的,却又总是后悔浪费了时间。国内僵化的学习方法在这里完全不适用,即便你早起贪黑地记单词和背书,到头来还不是一架没有见解和观点的机器。虽我天生就对这种学习方式颇有微词,却总还是摆脱不了它对我无处不在的影响:就像习惯了非得等人替你磨好墨摊开纸你写上大字了事,却殊不知这里的学生,都是从小一砖一瓦地积累起来的。
我不知其他学科的留学生是怎样的,但是新闻是如此,我想文学和艺术更是如此。其实文化学科或许更适合更早走出国门来学习,才好不用别人都已经站在帝国大厦楼顶上往望远镜里投币了,你还在三十公里外的平房里想着下个月要再给房子加高一层。
至此为止,一切都还算比较侥幸。老师对中国学生大部分比较照顾,即便上课时候是在搜肠刮肚也想不出说点什么,也就理解你的难处。然而外国学生从小养成了什么问题都得举个手的习惯,而以至于常常他们的问题在我看来都相当白痴,课堂内容被发言扯跑题了的事情也时常发生。然而思考肤浅总要好过不会思考,观点幼稚强过没有观点,你还在农村的大道上骑着大阳摩托留下身后一路尘埃,人家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顶上算一加一等于二,你还能得瑟什么。
我忽然发现我肤浅到除了羡慕二字及其各种变体形式竟没有别的话表达我读完全文之后的感受。
回复删除收到小草姐姐的明信片啦~真呀么真好看~
回复删除